主題: CF設計事務所訪談及作品分析
組員:
B10433203謝依函
B10433204游量淇
B10433205劉韋廷
B10433206何若凡
訪談對象:廖森茂
地點:西螺
從事內容:廣告、婚宴、微電影、旅遊紀錄等拍攝
Q 你認為好的廣告需要具備什麼條件?
A 一般而言,廣告大致可分為感人、搞笑、震撼和創新等類型。在與客戶進行溝通的階段就要先詢問對方的喜好及想法,並依此進行構想與設計。然而不管是哪種類別,我認為都應該加點"好玩"的元素,一方面是因應年輕一輩的訴求,一方面也能達到令人印象深刻的效果。
Q 能稍微介紹一下你們作業的流程嗎?
A 討論->編輯->拍攝->剪接,因為我們鄉下地區這方面的人力資源很少,所以大部分都是一手包辦,不像都市會有細部分工,腳本、接洽、拍 攝等都分開運作。腳本協商部分主要是將主題、意旨、分鏡與對話進行編輯。拍攝時則採多種設定,以 4至5個分鏡來交代場景。一開始會著重在談話部分的錄製,之後便轉換為聊天,由攝影師切換角度進行多次拍攝來呈現”對話”。
Q 我們可以如何培養美感呢?
A 觀察。多去看看同一個物件,由兩個人進行拍攝,其作品所呈現出來的美的落差,並進而思索其中原因。當然也有一些基本原則是我們必須清楚的,例如九宮格式的構圖、光影的表達及分鏡的規劃,都是需要學習的。
Q 你認為目前在CF製作上有何缺陷?而未來可能會形成哪些趨勢或革新呢?
A 現階段較差的部分就屬器材上的不足了,例如手機的錄影功能並無法步入高階。而未來會著重在”光學”與”行動”這兩部分,行動剪輯會愈來愈多,編輯也會更加細緻多元,可變性極高。”即時性”也是一大優勢,我們可以直接在婚宴現場進行拍攝、剪輯,並且直接播映。不過也因”普遍”進而衍生出該如何運用專業來賺錢的問題。
Q 你覺得這行業最大的挑戰是什麼?
A 創意。廣告這行業自古便有,我們卻要不斷做出別人沒做過的,這真的會榨乾人的思考。不過我也因此非常喜歡年輕人天馬行空的想像,因為他們接觸的範圍很廣泛,可以多元嘗試,只是硬體搭配較不熟稔,經驗也不足,不過這些都可透過後天慢慢培養、補足。
Q 像你有接電影還有一般廣告的案子,請問兩種拍攝最大的差異是?
A "焦”,像是焦段與變焦。一般人大多會認為是清晰度的差異,其實不然,單論清晰程度的話電影甚至比一般錄影機差,如果你有仔細看的話會發現電影的銳利度並沒有非常高。電影場景方面我們會採用”定焦”,形成人物清楚柔和的影像,而其餘不必要的物品則以暗色處理,這算是製作方面比較困難的部分。
Q 能稍微為我們介紹一下拍攝器具嗎?
A 我個人非常喜歡空拍機攝影,因為他能從不同角度拍攝到大家平時都看不到的東西。而這台除了輕巧外還配有防震及兩側平衡裝置,即使因空氣流動造成機身搖晃,透過這些裝置拍攝出的畫面仍然是平穩的。不過這個無法收音,所以在錄製影片時我們都是採用boom,也因為它距離比較近,所以不會收到太多雜音。
Q 那你們常用的軟體有那些?如果有興趣想學習會不會很困難?
A 大部分都是用Adobe premiere和After effect。Ae的變化相對而言非常多,像字出現的方式、透光效果選擇,也可以自己創造,但為了求快我們大多直接引用。其實這些軟體學起來並不會很難,而且它只是一種工具,CF的重點是在”觀念”,包含攝影的觀念和表現手法,你要怎麼講?想傳達什麼?才是精神核心,而這些軟體只是方便你完成的工具,所以不需要太擔心。
Q 對這方面有興趣的人你會給什麼建議呢?
A 現在學校都沒有這方面的相關訓練我覺得滿可惜的,要記得"邊拍邊紀錄",學會思考以後該怎麼做才是對的,分鏡的經驗累積也是一大重點。多充實自己、多去看,想要什麼就從那方面去鑽研了解現今趨勢,以後可以開發不同的層面。
照片
作品分析
雖然僅有短短幾秒的時間,但影片中已經提及各式新竹特色,以節奏清晰的照片投影、居民們簡短的幾句話語,搭配清新悠揚的背景音樂,相較於冗長的的人物演出,,我認為這種拍攝手法更能呈現出新竹的美景與當地人文風情,正是因為時間緊湊,一系列拍攝的美景會讓人產生想要一探究竟的想法,我個人非常喜歡。
心得
在到達廖先生的住處時,奇特的外觀立即吸引了我們的目光,因為知道我們是建築系,他便開始向我們說明很多他在建造這棟房子採用的手法及設計構想。那時便覺得很新奇,一位商業廣告從事者,竟然能在毫無任何建築基礎的情況下,自己設計了一棟房子,不由深感敬畏,而他也非常大方地帶我們參觀他的房子,之後才進行訪談。整個訪談的過程,因為廖先生人非常和藹可親,感覺就像是在聊天一樣,每個問題他都會做出完善的回答,還會給予我們很多建議及重要觀念,更是毫不吝嗇於分享他拍攝的工具及手法,這方面的解說極為清晰明瞭,生動的敘述及專業的器材操作說明,讓我們彷彿置身於拍攝現場一般,能夠明確了解CF製作的程序,是段輕鬆愉悅又讓人受益匪淺的訪談。